《心理韌性》如何教出心智強韌的孩子?

面對快速變化的世界,身為父母,我們盼望養出什麼樣的孩子?作為師長,我們期待教出什麼樣的學生?家庭,是孩子人格塑型的開始;學校,是孩子適應社會的啟程。不曉得你是否經常聽到:

「害怕輸在起跑點?!」

「在怎麼努力,都沒辦法改變!」

「擔心缺乏競爭力,被社會淘汰?!」

諸如此類的聲音,是孩子內心的擔憂?還是身為家長的我們操之過急?!或許,我們都該先冷靜停下來,好好思考究竟是什麼原因,讓我們如此害怕失敗!

心理韌性

我很喜歡閱讀心理和教育相關的書籍,在這篇文章理,我將與你分享這本陪伴孩子成長必看的好書:《心理韌性》,並帶你一起理解如何培養內心強大、願意挑戰、擁有自信的孩子。

何謂心理韌性

「心理韌性」是這本書的書名,同時也是一個專有名詞。那麼到底「心理韌性」是什麼?與我們有關嗎?

心理韌性
Photo by Tim Foster on Unsplash

記得在五年前,我第一次接觸到這個名詞時,也是花了很多時間才有辦法理解、消化和吸收,很開心終於有機會,能夠和大家分享(反芻?)這個概念~

名詞解釋

心理韌性的英文為 Psychological Resilience ,其中的 Resilience 在台灣常見的翻譯是「復原力」,或許你也有聽過「挫折容忍力」這個說法。其實這些都是在講同一個概念,只是翻譯成不同的中文而已。

讓我們一起先看看這段定義:

心理韌性是一種從逆境中復原,同時也能適度從挫折中獲益的能力。

反覆咀嚼幾次,相信你跟我第一次接觸時一樣,有看沒有懂!慶幸現在已經有比較多說明和範例,能夠幫助我們理解。從字面上來看,就是當我們遇到困難或挫折時,能夠恢復到原來的狀態,同時能從過程中,獲得或學習某些經驗或能力。

如果我們單純以復原力來看,便是指一個人「從逆境中反彈的能力」。更精簡的說法就是「站起來,再重新開始的能力。」

心理韌性從何而來?

心理韌性能幫助我們一步步從無法預測的未知當中,面對、接納、消化、站穩、成長。越來越多研究不斷證明,心理韌性不是一種與身俱來的能力,它是能經由後天培養的能力。

此外,研究人員發現,大腦前額葉(額頭的位置)和情緒調控與整合有關,體積大小與復原力呈現正向關係。而大腦發展的關鍵期,受到 「家庭環境」 的影響很大,是孩子們奠定心理韌性基礎的重要關鍵。當孩子有足夠的安全感時,才有能力和資源,向外進行良好的連結。

如何培養心理韌性?

心理韌性素質的培養,需要從自信心開始談起。當我們一說到自信心,你最先想到會是什麼呢?

跟你分享,我第一個想到的是「自我中心」,且自我中心也很常跟自信心做比較。

自我中心又稱為本位主義,簡單來說,自我中心的人,會優先以「我」的需求、「我」的感受、「我」的判斷出發,比較少顧慮他人的需求和感受,容易陷入自己的情緒漩渦中。

而自信心,是一種有能力完成某項任務或解決某個問題的信念,也是我們接下來要討論的核心議題。自信心是一個很大的概念,其中有兩個主要成分,分別是:

  • 自我價值感:看重自己的程度。
  • 自我效能感:相信自己具備完成挑戰、解決事情的能力。

關於自我價值感

那麼,什麼是自我價值?自我價值是:

個人透過自己的知覺或評價後,對自己的表現或能力,產生正負向的想法與感受。

一個人的自我價值,是從成長的過程中,透過生活經驗、與家人、師長、朋友間的互動慢慢建立而成,其中包含個人對於自己的個性、心理、他人及社會給予的整體評價總和。


心理韌性
Photo by Hailey Kean on Unsplash

自我價值感高的孩子,會相信自己是值得被愛的,別人也會看重他,人際互動也較為信任與良善;自我價值感低的孩子,會認為自己不值得被愛,沒有自己的主見(不敢表達),較為自卑,容易有玻璃心!

關於自我效能感

再來,什麼是自我效能感?自我效能感是:

一個人對自己有能力完成事情的相信程度,也就是擁有「我可以」的信念。

自我效能感的高低,將影響孩子碰到挑戰時,接受與面對的意願。自我效能感高的孩子,因為相信自己有能力可以解決問題,所以在面對挑戰時,往往願意主動面對、接受挑戰。;自我效能感低的孩子,往往會覺得自己沒辦法把事情做好,所以一旦遇到事情,就會直覺想要逃避。

心理韌性
Photo by Joshua Earle on Unsplash

自我效能感該如何培養,關鍵在於成功的經驗和失敗的轉念。作者認為在書中提供三種增加自我效能感的方式:

  1. 提供孩子選擇和承擔的機會。
  2. 保留孩子願意嘗試的動機。
  3. 用事後學習法幫助孩子增進自我效能感。

孩子害怕挑戰怎麼辦?

失敗之所以會讓人難以接受,是因為會對「自我價值」帶來傷害。沒有人喜歡受傷,尤其是與「我」有關的傷害。為了不讓自己受傷,最輕鬆的作法就是「不嘗試」!這個觀點在《被討厭的勇氣》一書中,有著許多相似之處。

對於孩子害怕挑戰的應對方法,作者在書中有列出五種方法,這邊簡單舉出其中一種結合我的觀點和案例延伸,與你分享:

轉化失敗意義

鼓勵孩子努力的過程,而非讚美結果。

這句話說起來很簡單,但做起來很不容易!很多家長常因各種原因,缺乏時間陪伴孩子,演變成只用成績、競賽結果來評斷孩子的整體表現。孩子透過家長的反應所學習到的是-「如果我想得到爸媽的關注,我就需要得到好成績。」至於,要怎麼獲得關注,除了好好努力這個較為困難的作法外,有太多太多負面卻輕鬆的作法,如作弊、偷考卷、報喜不報憂、鬧事引起關注等,相信說到這,大家肯定心有戚戚焉!

心理韌性
Photo by Chris Lawton on Unsplash

鼓勵過程不只是單純用說的,而是需要爸媽實際參與,真實地將自己的看見,讓孩子知道。內容越細緻,孩子越能感受到你對他的重視與用心,越能增強他的自我價值感。

我們來接著來看下面兩種爸媽回應的方式,如果要你從中挑選一種,你會選擇哪一個回應?

「說!你為什麼考這個分數!這麼簡單的題目為什麼都不會,怎麼笨成這樣!明天開始不準你看電視玩電腦!」

「小明,雖然這次的數學成績不太理想,在考前的前兩個禮拜,我有發現小明都花了很多時間,認真的複習功課。我很喜歡你努力的樣子,我希望你可以繼續保持,同時也希望你的努力能獲得好的成果。你覺得怎麼做,可以在下次考試時,再進步一點呢?我們一起來試著想想辦法。」

YES SET 溝通法

「YES SET」又稱為「三對一好」策略,簡單來說,如果你有辦法先讓對方說出三個「對」,接著對方做出「好」的承諾,比起直接要求對方說出,成功的機會要來得高。

我們先來看看下面一個簡單的案例,稍後我們再來介紹策略的核心是什麼。這邊引用本書作者陪同朋友逛街等待的過程,觀察到一旁情侶有趣的對話:

女生:「寶貝,今天辛苦你了。你今天原本可以在家裡睡覺的耶!」
男生:「對呀。」
(男生臉色不悅,連話都不想多說!)

女生:「可是你卻放棄睡覺,專程出來陪我耶!」
男生:「對呀。」
(男生臉色稍為和緩。)

女生:「寶貝,你好棒唷!你用你的行動表達對我的重視耶,真的好窩心!」
男生:「對呀,那還用說!」
(男生露出羞澀的笑。)

女生:「寶貝真棒!那我跟你說唷⋯⋯」
男生:「什麼?你說。」
女生:「我想要買這兩說鞋,便宜又很適合我,搭配起來很好看,這樣以後可以穿著跟你一起逛街,你說好不好?」
男生:「好呀,那有什麼問題?」

心理韌性
Photo by Priscilla Du Preez on Unsplash

「三對一好」的核心觀念,不是在於非得要對方說出三個對和一個好,而是在對話的過程中,抱持著好奇,試著了解並核對他人的感受,給予同理支持和陪伴,最後用邀請的方式讓對方一起參與。

這邊,我們再來看看書中另一個案例故事,角色都是由大人進行扮演。

大人:「你現在很生氣對不對?」
小孩:「對。」
大人:「那⋯⋯你知不知道⋯⋯我也很生氣!」
小孩:「對⋯⋯」
大人:「那你知不知道,我生氣的時候,連我自己都怕我自己!」
小孩:「對⋯⋯(?)」
大人:「所以你現在就給我進房間!」
小孩:「好⋯⋯(?)」

看完這個案例後,我笑了非常久,覺得這對大人怎麼這麼可愛!當我們將重點著重在結果上,也就是硬要對方說出三好一對,那麼過程八九不離十,肯定會歪樓。

再來,我們來看看調整過的方式:

大人:「你現在是不是因為跟弟弟吵架,所以很生氣?」
小孩:「對。」
大人:「你覺得他沒經過你的同意,直接拿走你的玩具,你很不高興?」
小孩:「對。」
大人:「所以你才會跟弟弟說以後都不借給他玩了,來表達你的不滿,是嗎?」
小孩:「對。」
大人:「我知道你很生氣!你需要一點時間冷靜休息一下嗎?等你準備好了,我們來一起想想看可以怎麼做,好嗎?」
小孩:「好。」

實際在操作時,可能句型不會那麼精簡,有時會花很多核對對方的感受和狀態。然而,知易行難,句型雖然看似簡單,但當我們真的遇到問題,準備捲起袖子要發揮時,常常會腦筋一片空白,就很容易會跟上面的「現在給我進房間」的對話方式一樣!因此,平時的練習真的非常重要!

結語

本書在描述心理韌性時,雖然對象主要都是以孩子為主,對我來說,心理韌性適用於所有人,是大家值得培養的核心素養之一。

在我的生活與工作中,有著許多朋友和學生,經常懷疑自己,認為自己沒有能力,不值得被愛,但又會期待自己的生活有機會改變!以實務經驗來說,孩子對於挑戰和挫折的適應能力,遠超過大人!他們接受情緒,擁抱失敗,保持彈性。反倒是青少年和成人,受家庭和學校長期的影響,被灌輸重視結果的觀念,漸漸得使我們不願相信自己,對任何事情缺乏動機,對生活的一切改變感到無力!

心理韌性
Photo by Hybrid on Unsplash

自我價值感需要家人對孩子的支持、良好的關係,還有對孩子的信任;自我效能感建立在孩子的成功經驗上,同時鼓勵孩子在錯誤中學習新的可能。

書中還有許多關於心理成長的重點面向:

  • 發展心理韌性
  • 培養自我覺察
  • 強化自我概念
  • 建立人際關係
  • 落實有效溝通

礙於篇幅的關係,只能針對幾個自己覺得實用,且很重要的概念與你分享。書中仍有很多乾貨和有意思的觀念,值得我們深入研究和探討,很推薦你閱讀這本書。期待看完這本《心理韌性》的你,能用「溫柔和堅定」的態度,相信他們,給予支持,陪伴孩子一起成長。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

返回頂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