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代替誰承受了傷
在面對重大社會事件時,如保母虐童案、國中生割喉案、太魯閣號事故及八仙塵暴事件等,我們經常會感受到負面的情緒和困擾。為什麼這些社會新聞會引起我們越來越難過的感受呢?
當我們不斷透過媒體如網路、電視等接收事故的消息時,如果我們過度共情、過於深入地感受到他人的痛苦,往往會開始出現情緒低落、莫名哭泣、失眠等症狀,這可能意味著我們正在受到替代性創傷的影響。
創傷反應自我評估檢核
(以下每題分數計算方式,答無者得1分,答有者得2分)
最近一個月您是否持續下列症狀「超過1週」?(勾選) | 無-1 | 有-2 |
---|---|---|
大部分時間無法快樂或對事失去興趣。 | ||
沒有看「XX災難事件的相關報導」時,仍很難放鬆或感到不安全。 | ||
身處災難事件現場或看到媒體報導此災難事件時,會出現生理反應,例如:心悸、手抖、肌肉緊繃、冒汗等。 | ||
避免(或不想看到)引發傷害回憶的地方、活動、人物或報導。 | ||
盡最大的努力或強迫自己不去想這次的傷害。 | ||
常體驗到傷害發生的影像或情況,好像此事又再發生,並感到痛苦。 | ||
反覆夢見傷害的相關事件或主題。 |
結果分析
參考分數 | 說明與建議 |
---|---|
7 | 您目前並沒有創傷反應。 |
8-9 | 您過去是否曾經經歷或目睹重大創傷事件,而讓您有些創傷症狀?提醒您要多留意自我健康管理,必要時徵詢輔導人員意見。 |
10-12 | 您所目睹或經歷的重大創傷事件,還讓您持續有創傷症狀,如果這些症狀揮之不去,或常常發生,建議您前往就醫。 |
13-14 | 現在的您常常飽受創傷之苦,建議您勇敢的走出來,跟身心科醫師談一談,只要您願意就醫,就有很大的機會免除或降低心理的痛苦。 |
什麼是替代性創傷
替代性創傷(vicarious trauma)是指當事人並非真的經歷創傷,而是透過聆聽事件經過、觀看事件相關畫面或陪伴受難者,對受難者產生高度同理心,使自己如同身歷其境般,經驗到類似受害者的創傷反應。
替代性創傷的身心症狀
替代性創傷可能出現類似創傷後壓力症候群(PTSD)的身心症狀,包含注意力渙散、情緒低落、人際疏離、做惡夢、緊張、恐懼、焦慮等,對日常生活和工作造成非常大的衝擊與影響,擁有替代性創傷的人,可能會有以下六種的症狀反應:
- 產生負面想法:對人性感到失望,易進入無助感與無意義感。
- 情緒麻木:自我覺察力和感覺洞察力下降,與人連結的能力降低。
- 自我撫慰能力降低:時常感到悲傷、憂鬱、生氣與憤慨,無法說出自己與回應他人的需要。
- 自我資源耗損:對自己的需求不敏感、過度工作。
- 心裡需求降低:安全感、信任、尊重、親密與控制的需求變少。
- 記憶與知覺系統受損:會經驗到與案主相似的身心感受,如麻木、頭痛、失眠、悲傷、焦慮等。
日常練習
Pearlman 和 Saakvitne(1995)針對替代性創傷的因應策略提出三個基本概念:
- 覺察(awareness):時刻自我覺察,以了解自己的心理需求與限制。
- 平衡(balance):學習自我接納,使自己的工作、娛樂與休息三者皆達到平衡
- 連結(connection):與自己連結能發現自己的心裡需求與狀態;與他人連結能免於疏離感,進而減緩替代性創傷的影響。
五步驟自助心法
步驟一、停止關注
停止過度關注,避免讓自已不斷暴露在創傷的情境與事件中。
步驟二、釋放情緒
透過書寫日記或是找人談話,讓壓抑在心理的負面情緒流動。
步驟三、自我覺察
正念呼吸回到當下,覺察自己對事件的想法感受與身心反應。
步驟四、取得平衡
學習自我接納,使自己在工作、娛樂與休息三者間達到平衡。
步驟五、建立連結
和自己與他人產生連結,以拓展自己的生活圈與人際關係。